全程導醫(yī)網(wǎng) 徐州結核頻道:建國以來,由于貫徹預防為主的衛(wèi)生保健方針,肺結核的發(fā)病率已逐漸降低;又由于開展普查工作,能夠及時發(fā)現(xiàn)病人,使其得到合理的內科治療;加以療效較佳的抗結核藥物相繼問世,因此需行外科治療的病人日見減少。但仍有少數(shù)病人,由于未獲得及時和適當?shù)膬瓤浦委煟蛞蚣毦a生耐藥性,致使藥物治療不能收效,而需行外科手術治療。
徐州市傳染病醫(yī)院結核病專家張海晴表示,外科治療僅是肺結核綜合療法的一個組成部分,其目的是切除損壞嚴重的結核病灶,或使病變肺組織萎陷,促進其愈合。手術本身往往不能消除所有的結核病灶和結核菌,因此在手術前后應特別重視抗結核的全身療法(應用抗結核藥物,注意休息和營養(yǎng)等),方能提高治愈率,防止和減少手術后并發(fā)癥或病變復發(fā)。
肺結核外科治療目前最常用的是肺切除術,其次是胸廓成形術。至于其他種類的萎陷療法(如膈神經壓榨術、胸膜外或骨膜外填充術)和空洞引流術等方法,近年來已很少應用。
徐州市傳染病醫(yī)院結核病專家張海晴說,肺切除術治療肺結核,是將遭受嚴重破壞難以恢復的病肺切除,始于19世紀晚期。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,由于手術死亡率和術后并發(fā)癥發(fā)生率甚高,因此未獲推廣。直至本世紀40年代,鏈霉素(1944)、對氨柳酸鈉(1946)和異煙肼(1950)等有效的抗結核藥物相繼問世,使肺結核感染在手術前能夠得到局限和控制,使殘留病灶在手術后能得到治療,加以臨床醫(yī)生對呼吸循環(huán)生理認識的不斷提高,手術和麻醉技術的改進等,該手術才得以推廣應用,并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,使90~95%的病例獲得成功,手術死亡率僅1%左右。